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地震遗址观后感
首先,我们共同参观一下“周口店第一地点”。
这里俗称“猿人洞”,东西长约140米,中部最宽处约20米。它是1921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共同发现的。从1921年发现和发掘起,考古学家已下挖了40多米。
到目前为止,共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围的第五、七、八地点,它们是1929年被发现,在这儿里考古专家又出土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
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发现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发现的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经研究,可知“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烧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树枝和鲜骨。
最后,让我们步入北京猿人展览馆,领略一下考苦学家们辛勤研究成果和保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重要意义。
根据对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猿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猿人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北京猿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北京猿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解决了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事实证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猿的后代,后来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发现,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这次旅途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谢谢!
周口店猿人遗址观后感 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小李,欢迎大家来到周口店猿
查看更多>>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地震遗址观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地震遗址观后感(篇1)7月,尧利勤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在四川汶川的远程培训,参观了映秀镇**工地。从成都到阿坝州汶川映秀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很快就到映秀镇。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08年汶川5.
12大**的震中,那年的**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巴士,前往“5.12”汶川**遇难者公墓和展厅。我们沿着石阶一路走。在路边的石墙上,我们经常看到“四川雄起”、“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告别痛苦,回来”等感人而激动的标语。
当我们到达墓地时,我们庄严地鞠躬三次,鲜花,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死人安息,活人坚强;活得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展馆有流水馆、序厅、地殇馆、纪念馆、灾情馆、升学馆、重建馆、纪委和廉政牌展示馆等9部分组成。展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多**和动态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呈现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各界人士热爱灾区人民的建设和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中人是多么渺小。**孩子们在是如此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惊慌,无助的哭泣,如初花的年龄,那是需要关爱的时候,却面对着**来袭时的生死时刻。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在短短1分22秒的时间里,一片废墟,多么无助的人们在灾难面前。离开体验区,我会毫不犹豫地拥抱身边的人。好好生活,珍惜眼前的人,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刚才我还沉浸在痛苦中的时候,不知不觉来到了映秀县璇口中学,这是映秀县一个难得的**景点。我们沿着小路参观璇口中学,映秀中学的主教学楼倾倒在大地上,显得那么无力,至今都还有十几位同胞被埋在下面,在楼房正前面是用石砌的大钟,上面的时间永远被定格
查看更多>>我们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合了一份“革命遗址观后感”的完整指南,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有哪几个步骤呢?观后感能够激发观众对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热爱,观后感更深入地展现了作品的内涵,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对某一方面的深入剖析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
革命遗址观后感 篇1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3月7日,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研究所开始上课。恽代英、方志敏、彭湃、夏明翰等优秀共产党员都曾在这里任教或工作过。学院培养了一批具有马列主义和领导农民运动实践能力的优秀干部。
农讲所的二教室总是大家驻足最久的地方,教室里的陈设和74年前一样,两边墙上,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标语:“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就是在这个木制讲台前,毛泽东向学员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他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农业讲座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它的军事化教育方法。在学习上,要有军事化的思想,严格的自律,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革命气质。
几小时的访问很快就过去了。上车的那一刻,我回首革命遗址,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活短暂,青春有限,要好好利用宝贵的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革命遗址观后感 篇2游古琴台观后感
古琴台是武汉著名**文化古迹。我石阶而上,首先来到了蜡像馆,一走进去,就被一首美妙动听的**所吸引了,哦!原来那就是相传了两千多年的著名**《高山流水》,四周围的人物都是用蜡做的,个个形象逼真、维妙维肖。
这个平台是为了纪念俞伯雅和钟子期的密友而建的。因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又有“伯牙台”之称。千年传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明末话本选集《今古奇观》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氏,仕至晋国上大夫的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张一风帆,返乡省亲。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察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知此人非俗士,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也。
此时,伯牙续弦再操瑶琴,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
“善哉,
查看更多>>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作品名观后感呢?欣赏作品的同时,内心深处也会得到一些感触。从观后感中可以看出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写观后感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价这能够锻炼我们的评价能力,希望这份“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能够超出您的期望,阅读之后您可能会有新的体验和想法!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1)7月23日,我和妈妈、奶奶一起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一天,动物们表现的和平常大不一样,尤其是蜻蜓,遍地都是,到处乱飞,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灾难来临的前兆。夜晚,一阵巨大的“轰隆”声,把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惊醒了,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这时候人们才明白是地震了!
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下,他们的爸爸为了救妈妈而牺牲了。人们发现方登、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的两端。只能选择救一个,可是他们的妈妈一个也不想放弃,两个都想救,但是余震又来了,没有时间再考虑了,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被压在楼板下说不出话的姐姐清楚的听到了妈妈的选择,心都快碎了。姐姐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奇迹般的醒了过来,后来,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姐弟俩一天天的长大,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们都参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队,这才相会、相认……
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妈妈和奶奶哭了很多次。我为了不破坏自己小小男子汉的形象,硬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真是太太太感人了!
影片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也明白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心里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2)唐山大地震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源地震。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姐弟在地震中被分开了。因为,他们姐弟俩都被一块大石板给夹住了,只能救一个人。所以,妈妈就选择了救儿子。但是,这位姐姐并没有死,而是在一场雨后奇迹般的从死人堆里醒了过来。然而她的妈妈以为她死了,并不知道她还活着。后来她被一对解放军夫妻给领养了,这时一段感人的故事才真正的开始。
这位姐姐一直以为她妈妈已经不爱她,所以在内心深深的恨着妈妈。其实,她根本不知道她妈妈的苦衷以及妈妈对她的思念和愧疚。
查看更多>>